存储式成长与表达式成长——刘阿姨给我的启发

不论阿姨对“中国”的构想与我的利益是否有冲突,我对刘阿姨显然是满怀敬意的,他给了我历史上的启蒙,他让我看到了更接近真实的历史,以及格局更大也更优雅的看待历史的视角,阿姨确实是为传道授业的好老师。这里提到阿姨不是想讨论政治,主要还是把他作为个人成长上的参考。

我记得阿姨说过他的知识是在他勇敢的去做那件伟大的事时被上帝赐予的。他不是靠“先知道很多”才去写和说的,而是他先允许自己带着方向和信念去说、去翻译书籍、去构建,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才获得了知识和洞察。我认为,阿姨的博闻强识靠的从来不是背诵,而是一种持续“在场”的生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读到的书、听过的谈话、经历的事件都会成为自己的材料,所有写下的话、说出的观点都是不断验证和打磨的过程,所有的表达其实都不是为了炫耀或者安全,而是为了把这个世界撕碎一点。我钦佩阿姨,就是看见他活得像一条河流,一直在冲刷他认定的方向,哪怕这个方向我不喜欢,哪怕我觉得即使没有40亿的他也危险,我也知道他是在真的走自己的路。

我之前常常问自己能不能达到阿姨那样认知巨兽的高度。有时听阿姨的课时,我知道阿姨逻辑的推进和历史的串联是真的,我也能共鸣那种结构、节奏与洞察的方式,但是我没有全部素材和背景知识,我复现不了阿姨的推理,这会让我产生一种巨物恐惧与认知渴望缠绕在一起的感受。

我要做的显然不是靠强行跟上去,我应该是去一点一点的构建自己处理世界的方式,在未来遇到任何庞大的文本、事件、历史背景时,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吃下去。而更重要的,我要问自己的不是“能不能达到他那样”,我不需要模仿他,我的问题应该是”我能不能有勇气开始自己那条路“。

之前只知道growth mindset,现在可以更加细化了,“存储式成长”和“表达式成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基础。在存储式成长下,想成为的是一个“知道很多”的人,在表达时也会怕说错和暴露不足,也永远停留在别人给的知识体系之中,那可能永远都到不了阿姨那样。而表达式成长,目标是成为一个能构建的人,敢于说出模糊,也敢于被挑战,不会停留在别人的知识体系中,而是“whatever you get, get insight”一样的不断尝试建立自己的微体系。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