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雅教育
文章目录
古人的博雅教育是能真正提高格局的,它要求读完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书本掌握古代你不能接触的各种东西,通过行万里路掌握今天你能接触的各种东西。中国古代自然是如此,罗马的元老是如此,文艺复兴以后的英国绅士也是这样,一方面要读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以及当今法国和德国的名家著作,一方面要游历全世界。
这里浅浅拼一下博雅教育的拼图。
当然古代能够实行博雅教育的人是本身就有钱,并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个学者、发不发表文章,而是为了自己真正了解世界,或者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读书的人,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来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现在的大多数大学教育很烂,已经不具备原来的大学这个定义所包含的所有语境了,如果再把大学那些课程当回事,就很愚蠢了。【链接: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
博雅教育的要点是刺激的多样性,把自己置于各式各样尽可能复杂的环境中来锻炼自己的悟性和反应的敏捷度。如果把自己放入一个单调的环境中,减少了信息输入的渠道,损失了许多本来可以获得的资讯,反而会变得愚蠢。应试教育的基本价值观是认为书面知识比实践知识重要,凡是能够写成文章的才是真正的知识,写成文章的知识是好是坏也大半取决于格式是否正确。我的高中是倡导博雅教育的,把时间留给学生写作业,我最感激自己的就是一直坚持带了手机能够上网,逃课去图书馆看书看杂志,由于学习没到一个正常的境界当时干这些会有内疚和羞耻感,频率不够多,但反而正是这些事而不是老师的水课让我的学习在进步。
不过现代社会给了普通人很多的信息和可选行为让普通人足以给自己博雅教育,只是信息过多使下层阶级发现真正上层阶级的技术难度提高了。
关于读书
比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要求所有本科生完成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核心课程的要求之一是所有学生无论什么专业,都要把奠基西方几千年文明的100多本经典著作通读一遍,包括从《荷马史诗》、希腊哲学戏剧、中古哲学,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现代科学革命的所有经典著作。哥大还有一门延伸核心课程,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儒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
另外,这里摘录某本书中对我有启发的关于读书的态度:
「我不喜歡依據計畫讀書,這樣太無趣了。路要在蕪雜中自己顯露,才有野草一樣的力量。雜質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根據營養要素輸液的病人總是迅速死於惡液質。
必讀書當中,刪掉的恰好就是雜質。你必須自然而然地發現資訊和噪音的區別,學會從噪音中尋找資訊。進一步,理解資訊的不同重要級。資訊本身不會告訴你這些藝術,只有浪費和錯誤才會教你明白。不是你自己明白的東西,對你根本沒有用處,無非浪費記憶和時間。預先排除了冗餘和低俗,精要就會淪為毒藥。沒有空地,房屋就是監獄。
經典,就是高蕪雜度。據說傑弗遜總統討厭聖經裡面流血的以色列歷史,自己編了一部潔本,只留下他覺得有益道德的慈悲博愛理論。這種做法就是經典的反面。作家赫蛋黎(Aldous Huxley)一面反對教會,一面反對廢除聖經教育,因為對於一輩子不出村子的鄉下人,聖經的蕪雜是他能夠理解世界之大、光陰之長的唯一途徑,否則他必然會變成狹隘之徒。
赫蛋黎就是懂得什麼是經典的人。近代以來,胡適等人對經典的看法完全錯誤。因為他們都以為經典就是好和精,實際上沒有壞和亂的所謂經典是危險的。」
关于旅游
这里全文摘录弗朗西斯·培根的《谈旅游》,其中就描写了英国绅士是怎样游历的。
「旅游,对于年轻人是一部分教育,对于年长者是一部分经验。不懂一国的语言就到该国去,那是去上学,不是去旅游。我倒赞成年轻人在家庭教师或严肃仆人的带领下去旅游,只要他懂该国的语言,并且到过那个国家就行。这样,他就可以告诉年轻人他们所到的国家什么东西值得一看,什么人士应当结识,什么活动或训练当地可以提供。如其不然,年轻人就如同鹰戴眼罩,所见甚少。
在海上旅行,只见海天一色,别无可看,人们应当写写日记。然而在陆上旅游,值得观察的景物应接不暇,人们大都疏于记录,仿佛闯入眼帘的比悉心观察的更值得一记似的,这岂非咄咄怪事。因此,日记应当常记不懈。
应当参观的事物有君王上朝,尤其是接见使臣;有法庭审案;有宗教法庭;有教堂和寺院,及其遗存的历史文物;有城墙和城堡;有海港和商埠、古物与遗迹、图书馆、学院、答辩、演讲(如果有的话);有航运与舰队;有大城市附近的雄伟建筑与游乐花园;有军械库、兵工厂、火药库、市场、交易所、货栈、马术训练、剑术、军训,等等;有上流人士喜欢光顾的剧院;有珍藏的珠宝衣物;有精品陈列与稀世珍藏。总而言之,是所到之处的任何值得纪念的事物。凡此种种,家庭教师和家仆都应多加打听。至于盛典、假面剧、宴会、婚礼、葬仪、处决人犯之类的场面,人们不必心驰神往,但也不可忽略不顾。
如果你要让一个年轻人做一次小范围的旅行,时间短还要见识广,你就必须这样去做:首先,如上所述,在他动身之前,必须学一点该国的语言;其次,上面同样说过,他得有一个了解该国情况的仆人或家庭教师。他还得带一些描述他要去旅游的国家的地图和书籍,这对他了解该国情况帮助甚大;他还应当记日记;不要让他在一个城市长时间逗留,时间长短按该地的价值而定,但不可太长。不仅如此,他在一个城市里逗留之际,让他经常变化居住地点,在该城的各个地区都住一住,这样对结交人大有好处。让他不要尽跟本国人厮混在一起,而应到他访问的国家的上层人士聚会的地方进餐。变换旅游地点时,应当求人引荐去结识他要去的地方的名人,以便让他在想参观了解的事情上得到帮助。这样他既可以缩短旅游时间,又可以增长不少见识。至于在旅游期间结识什么人,最好是结交各国大使的秘书和随员。这样他在一国旅游,则可以获得在多国的历练。他也得拜访名扬海外的各界名流,以便了解名实是否相称。至于争斗,必须小心避免为好,争斗一般都是迷恋情人、宴会祝酒、争夺座次、挑剔言辞而引发的。一个人应当当心,不与脾气暴躁、动辄争吵的人交往,因为这种人是会把他卷进他们的争吵中去的。
旅游回国以后,不可把旅游过的国家完全置之脑后,而应当与最有价值的朋友保持书信往来。让他的旅游表现在他的言谈中,而不是他的衣着举止上。在言谈中,也只能小心谨慎,回答人家的问题,而不是贸然宣扬自己的经历。而且要表现出他不是想用外邦的习俗来改变本国的习俗,而是要把从国外学得的精华植入本国的习俗中去。」
这样的教育方式更适合未来的社会情况吗
不一定适合。取决于未来是更加开放上升市场化程度进步还是未来市场化程度收缩整体下行。
略。
总结
- 博雅教育可以制造出有趣的人,《莫斯科绅士》就很有意思。弗朗西斯·培根是个有意思的人。
- 尽量给自己能接触到的最广阔的教育就算不一定适合社会也能愉悦自己。
- 李筠老师的新书《中世纪:权力、信仰和现代世界的孕育》里面关于大学的篇幅可以作为判断大学逼格的辅助信息。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我们也不能忘了可爱的老头查理·芒格,他也是有着跨学科智慧的伟大的人,他的书中充满智慧。(231129,RIP)